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春玉米旱作生產技術培訓會在北京市延慶區田間舉辦。培訓會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聯合市農機試驗鑒定推廣站、延慶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等單位主辦,以“科學抗旱保春耕,藝機融合促增產”為目標,采用“理論講解+實地觀摩+農機實操”的形式,吸引了120余名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參加。
北京春季氣候干燥,一直有“十年九旱”之說。春旱直接影響播種、出苗和苗期生長,是春玉米穩產增產的關鍵挑戰。為此,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專家開出“科技良方”:高級農藝師岳煥芳提出分級應對策略,建議在墑情適宜地塊搶墑播種;墑情不足地塊采用人工造墑、播后滴灌;無灌溉條件地塊則推薦探墑播種等技術,幫助農戶因地制宜應對春旱。
為提升單產,高級農藝師蘭宏亮強調要實現“良種、良法、良機”協同:選用品質優良、耐密高產的“先玉1483”等品種,配合合理密植、水肥一體化、“一噴多促”等高產高效技術,結合氣力式播種機等先進農機裝備,形成系統化、高效的春玉米生產模式。
培訓會現場,液壓翻轉犁、動力驅動耙、探墑播種機、全覆膜壟溝播種機等十余套農機整齊排列,引來參訓人員駐足圍觀。來自山西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詳細講解了探墑播種機的工作原理與技術參數,并指導現場實操。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正高級農藝師張莉表示,高標準整地和高質量播種是實現“苗齊苗壯”的關鍵環節,農機裝備升級正為玉米穩產奠定基礎。
種植大戶張書安的實踐經驗則印證了藝機融合的增效成果。“去年我在專家的指導下改造了‘坐水種’播種機,出苗率提升了5個百分點,秋收時每畝多收了200多斤。今年又引進了探墑播種機,計劃全部旱地都用上抗旱播種技術。”他分享道。
據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正值全年糧食生產的起步階段,農技推廣站將組織5個技術團隊深入玉米主產區,因地制宜強化技術指導,確保春玉米播種質量,為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臻)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