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燦的稻穗在田里隨風擺動,各類型機械協同聯動:割曬拾禾、運糧進場、秸稈打包、平整土地……眼下,黑龍江省已經遍地金黃,玉米、水稻、大豆三大糧食作物均已進入成熟期,豐收的畫卷正在龍江大地由北向南徐徐展開。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實施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的部署要求,狠抓糧食生產不放松,通過高標準備耕、高質量春耕、精細化田管和全過程防災減災,有效克服了前期低溫、寡照和局地多雨氣象影響,全省糧食生產再迎豐收。目前,全省小麥已經收獲完畢,水稻、玉米等已經陸續開始收獲。
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秋收生產工作任務,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切實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省農業農村廳9月中旬就下發了《2024年全省秋收生產工作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要強化責任落實,強化工作統籌,強化宣傳動員,強化指導服務,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意見》明確提出要實行分類收獲,科學有序收獲。要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先收獲經濟作物后收獲糧食作物,先收獲種子田后收獲一般大田,先收獲成熟作物后收獲晚熟作物,先收獲倒伏作物后收獲正常生長作物,玉米收獲可適時延后,大豆收獲要搶在炸莢前、水稻收獲要搶在紋裂掉粒前,種子田收獲要搶在霜凍前。
大豆收獲要求
對正常生長的地塊,機械收獲應在豆葉全部脫落、子粒呈現本品種色澤、植株擺動豆粒有響聲后進行,要調低割臺,割茬不留底莢,不丟枝;人工收獲應在豆莢及豆粒變黃,豆粒開始歸圓時收獲;對貪青晚熟的,臨近酷霜前割倒并鋪放在壟臺,增加后熟作用。對部分倒伏地塊,要選用帶低隔割裝置或撓性割臺的收獲機收獲,力爭將田間損失、收割綜合損失、破碎率、泥花臉率降到最低點。對倒伏嚴重地塊,提倡人工收獲,人工收割后與作業方向成30℃角條鋪擺放,遇雨時可進行翻鋪晾曬。條鋪晾曬5天~7天后,當子粒含水率降至15%時進行人工拾禾。
玉米收獲要求
一般按完熟期延長10天左右進行收獲。完熟期的玉米植株中、下部葉片變黃,基部葉片干枯,果穗苞葉呈黃白色且松散,籽粒乳線消失,黑層出現,籽粒變硬,并呈現本品種固有的色澤。《意見》要求,籽粒含水量在28%以下的玉米地塊,可以進行機械直接粒收;籽粒含水量在28%以上地塊,建議機械直接收棒,以減少田間損失。對機械收粒的,應及時進行晾曬烘干;機械收棒的,要碼好垛子、上樓子,避免發生霉變。對含水量較高的,應適時晚收,做到不下酷霜不收,增加后熟。對于在酷霜前不能成熟的個別低洼地塊玉米,可考慮做青貯。對倒伏地塊,應對割臺部位進行調整、改裝或改變作業方向。對小面積不適合機收地塊,要及時組織人工收獲。
水稻收獲要求
在完熟期收獲,即95%以上穎殼變黃、谷粒定型變硬、米粒呈透明狀,或95%以上小穗軸黃化時進行收割,機械收割可適當晚3天~5天,收獲后應及時晾曬。要充分發揮大型水稻收獲機械作用聯合作業,有條件地方要在收獲機后面加裝秸稈粉碎拋灑裝置,為秋翻埋秸稈還田、攪漿整地奠定基礎。對個別倒伏地塊,要采用半喂入水稻收獲機,放慢收割速度,收獲方向按照順著倒伏方向、逆著倒伏方向和帶一點角度方向收割。
雜糧雜豆以及馬鈴薯
要因品種、因農時,適時提早收獲,收后做好晾曬,確保收獲質量。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