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棟街道曼點村委會干借村民小組村民者大種植的榴蓮成熟,林草和農業農村兩部門組成的專家組現場開果并與泰國榴蓮對比測試,景洪榴蓮不僅果實飽滿,果肉清香爽口,甜度和口感都表現出色,比泰國榴蓮更勝一籌。
近年來,景洪市牢牢樹立“三農”工作一切為了農民增收的鮮明導向,加快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步伐,著力推動構建農業降本增效、農民增產增收、農村美麗宜居新格局。
特色農業產業活力無限
金秋9月,果味飄香。正是柚子豐收的好時節。走進景洪市勐龍鎮的東風農場柚子園,只見漫山遍野的柚樹上掛滿了柚子,白色套袋的柚子或垂吊枝頭,或隱于樹間,撕開套袋,一個個金黃的柚子十分誘人。
“我今年靠打理柚子的收入預計能達到16.6萬元。”正在地里摘果的李金元一臉開心地說,他承包了100畝柚子地,管理著3000多株柚子樹。在東風農場柚子園,像他這樣承包果樹的管理戶還有14家。目前景洪市初具規模的熱帶果園都采用“管理戶+基地+公司”合作種植模式,讓管理戶的腰包“鼓”了起來。此外,柚子等水果在套袋、疏果、采摘、分選、包裝等環節還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帶動了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增收。
“為推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景洪市在勐龍鎮、東風農場、景哈鄉等鄉鎮和農場,因地制宜發展柚子種植產業。”景洪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不斷整合資源,推進柚子產業基地標準化建設,目前景洪市柚子種植面積達5.92萬畝,產量達5.89萬噸。2024年,全市柚子產值預計達到3億元。
今年以來,為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景洪市通過農業固定資產投資“換擋提速”,上半年完成投資7.31億元,同比增長126%,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同時,景洪市爭取到2.02億元產業發展資金,通過實施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建設、綠色智能物流綜合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及攸樂、勐宋古茶山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創建、羅非魚精深加工、良種繁育等項目建設,橡膠、茶葉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步伐加快,助農增收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為推動優勢特色產業提檔升級,景洪市在全省率先出臺小糯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和政策措施,全市形成了以小花糯和版納小白糯為主的玉米產業鏈,精深加工企業從2017年的2家增加到46家,景洪市已成為云南省最大的糯玉米生產基地,2024年二季度,景洪市小糯玉米種植面積突破5.6萬畝,產量達4.2萬噸,實現農業產值1.68億元,小糯玉米成為助農增收的大產業。
與此同時,景洪農業農村部門還大力推廣“稻魚”“稻蝦”等綜合種養模式,構建多元化水產品供給體系,助力保障糧食安全。今年上半年,景洪市水產養殖面積已達5.36萬畝,產量2.49萬噸,同比增長23%,每日向昆明及周邊市場供應約100噸水產品,其中羅非魚80噸左右,占昆明羅非魚銷售市場的90%。
“四輪驅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在勐罕鎮曼嘎儉村委會曼巒站村小組,枝頭掛滿的果子與極具傣族特色的吊腳樓相得益彰,多家民宿正在裝修,由水塔改建的曼巒咖啡館成為“打卡地”。“一個月能拿2000元,能學到技術,還能照顧3歲的孩子。”在咖啡館上班的村民玉喃香說,她參加了政府組織的民宿客棧服務培訓,打算把家里的閑房打造成鄉村公寓。
為抓實抓牢農民增收工作,景洪市著力構建農業與旅游、教育、民族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通過聚力推動經營性、工資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四輪驅動”,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業致富,上半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128元,同比增長8.3%,增速在全省129個縣(市、區)排第五位,較去年同期上升23位。
為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景洪市強化市場經營主體培育,加大扶持力度。按照對使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發展產業的、使用滬滇合作資金實施產業項目的、流轉農村土地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的,一律要建立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要求,通過指導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產業增效、主體壯大、農民增收。上半年,景洪市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6046元,同比增長10.2%,占可支配收入的54.3%,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貢獻率65.2%,拉動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4.5個百分點。
為提高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景洪市聚焦農業、旅游服務業用工需求不斷增加的實際,指導鄉鎮、街道結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成立平臺公司,統籌轄區企業、種植大戶等用工需求和當地人力資源,組織村組勞務隊在家門口就業和務工,通過擴大就地就近就業規模,增加村民勞務收入,并有效促進農村“一老一小”問題解決。通過重點圍繞農作物種植管理、農機技術、雨林向導等開展573期培訓,培訓2.9萬人次,不斷提升群眾技能水平。上半年,景洪市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568元,同比增長6.6%,占可支配收入的32.1%。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貢獻率26%,拉動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2.7個百分點。
在財產性收入方面,景洪市通過深入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農旅融合新產業、新業態,積極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和低效閑置幫扶資產,提升農村資源資產對農民增收的貢獻度。目前已銜接資金支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17個,投入資金1980.97萬元。通過持續推動糧食、果蔬、中草藥等種植擴產增效,景洪市穩步推進基諾山鄉森旅融合、勐罕鎮文旅融合、勐龍鎮邊貿融合等新業態,有力促進了土地租金、集體分紅等收入增加,取得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514元、同比增長6%的好成績。
為提高農民凈收入,景洪市還充分發揮“農辦”作用,協調財政、林草、農業、民政、醫保等部門聯動,嚴格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通過強化對低收入人口及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推動惠農補貼準確及時足額直達群眾。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1000元,同比增長4.8%。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