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地處太行山中段東麓,“七山二灘一分田”,山地農業是該縣農業的基本特征。近年來,贊皇縣探索山地農業發展之路,走特色化、高效化、融合化路徑,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成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綠化模范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縣共創建和美鄉村66個,占全部村莊的33%,牛山溝村、寺峪村、秦家莊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
種出特色
贊皇縣土門鄉鮑家灘村是櫻桃種植大村,今年的櫻桃又獲豐收。種植戶王振書回憶說,早在20年前,那時與大多數太行山上的深山村一樣,鮑家灘村靠種小麥、玉米、紅薯等糊口。而且周圍小礦山、小煤場“遍地開花”,山體遭到破壞,生態亮起紅燈,村民生活不富裕。
轉型迫在眉睫。贊皇縣將儲綠與富民相結合,在發展生態林的同時重點發展林果產業。鮑家灘村把目光轉向村內的萬畝山場,請專家進行實地勘測和市場調研,決定發展櫻桃產業。憑著有過種蘋果的經驗,王振書成為村里首批栽種櫻桃的農戶。如今,鮑家灘村成了聲名遠播的櫻桃之鄉,還輻射帶動土門、龍門、清河等7個鄉鎮、90多個村發展櫻桃產業。土門鄉黨委書記孫粒杰介紹,鮑家灘村櫻桃種植面積近1萬畝,趕上每年采摘旺季,來采摘游玩的游客一天就有5000人。
三六溝村的板栗、松會村的葡萄、嶺根底村的蘋果……不少村鎮都在探索中找到了適合本地土壤、氣候的農作物。
“我們秉承‘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集群化’的發展思路,先后培育壯大了大棗、核桃、櫻桃、酸棗仁等多個特色食品產業集群。”贊皇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郝俊麗介紹,目前贊皇縣有特色經濟林果10余種品類,林果面積達到100萬畝,林果業總產值近29億元,有力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走深加工
棗業是贊皇縣的傳統支柱產業,全縣種植面積達45萬畝,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大棗產業效益逐漸走低。危機中孕育新機,該縣利用本地優質大棗資源,推動大棗轉嫁接酸棗,建設10個村級大棗改接酸棗示范基地3000畝,培育基地園區化種植農業產業園6個,全縣大棗改接及人工種植酸棗達5萬畝,加上現有18萬畝野生酸棗資源,全縣酸棗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選育冀酸、贊酸、太行等38個優質品種,建設500畝酸棗育苗育種基地、研發試驗中心等。
“過去一畝大棗收益最多4000元。現在一畝酸棗收益能到2萬元。”贊皇縣任家洞村黨支部書記翟立朋告訴記者,今年通過大棗轉嫁接酸棗,村集體收入保底有30萬元,年底還可以給村民分紅。
贊皇縣構建酸棗種植、深加工、研發的全產業鏈,引進河北康平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酸棗仁精深加工項目,投資3500多萬元,建起藥食同源現代化生產工廠,擁有植物高溫提取線和低溫循環提取線各1條,年可生產各類藥食同源產品300多萬盒,植物提取物100多噸。“我們開發的酸棗仁顆粒、酸棗仁提取液等5款產品全國領先。”該企業負責人謝超說。
品牌引領為酸棗仁產業增添新動能。贊皇縣于2023年發布“贊皇酸棗仁”區域公用品牌,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為架構,帶動品牌建設。
目前,贊皇縣年加工酸棗30萬噸,年產酸棗仁近7000噸,年產值50多億元,培育專業化酸棗仁公司300多家,帶動加工戶1100多戶,從業人員上萬人,成為酸棗仁加工購銷的集散地之一。產品除酸棗仁外,還有酸棗芽茶、酸棗仁粉、酸棗仁膏等。“我們將圍繞酸棗仁開辟多方合作路徑,充分挖掘酸棗仁利用價值,更好滿足市場需求。”贊皇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志平說。
文旅融合
從石家莊市區出發,沿著衡昔高速公路30分鐘就到了贊皇縣黃北坪鄉松會村,成片的葡萄園依山勢起伏。該村種植葡萄2100畝,品種達14種,年產量3150多噸。為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村里引進河北潤石農業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打造松會葡萄酒度假小鎮項目。“依托松會村葡萄種植基地,建設了葡萄酒酒莊,發展休閑采摘、度假露營、親子體驗、研學等新業態,激活鄉村特色旅游。”該公司負責人吳濤說。
村北的鎖云湖畔還建起了“向云端”露營地,營地集葡萄采摘、釀酒、露營、環湖騎行于一體,目前有36個帳篷,自2024年“五一”假期運營以來,營業收入已達300萬元左右。村支部書記路彥菲說,依托葡萄產業搞起生態旅游,放大了葡萄種植的價值,村民們又多了份收入。
進入暑期,位于該縣南清河鄉永豐村的中國蕊源蜜蜂博物館(河北館)內人頭攢動。了解完蜜蜂起源、種類、分布、家族以及筑巢之謎、毒刺之謎等知識后,學生們走進占地1000多畝的中國傳統蜂種“中華蜜蜂”的種蜂場,進行割蜜、搖蜜、取漿等體驗。
中國蕊源蜜蜂博物館(河北館)是全國“五星級”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五星級”科普示范基地、石家莊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贊皇縣蕊源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秀英介紹,孩子們在這里能學習到關于蜜蜂的知識,還能手工體驗蜂蜜香皂、蜂蜜唇膏,近距離觀察小蜜蜂,體驗蜂農搖蜜。截至目前,博物館共接待研學的學生1.2萬余人次。
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休閑觀光、健康養生、親子體驗、研學示范等,贊皇山地農業價值鏈顯著提升。2024年,全縣共接待游客562萬人次,旅游總花費65.4 億元。今年“五一”假期,全縣共接待游客82.6萬人次,旅游總花費5.78億元,同比增長80.6%。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