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捉的金蟬到貨了!前一天下單,當天晚上從生態果園現逮的,拿回家還都是活的,訂購的居民抓緊來取貨啦!”7月3日,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柳園街道和平社區的團購群里格外熱鬧,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紅霞的“吆喝”一發出,居民的訂單接龍就接連不斷,微信提示音“叮叮叮”響個不停。
除了金蟬,油桃、土雞蛋、葡萄等農副產品也深受居民青睞。“自從社區有了團購,我常從這兒買東西。這些農產品新鮮又實惠,都是張書記親自去挑的,買著特別放心。”下午五點多,和平社區居民王平下班后來社區領走了前一天預訂的富硒雞蛋。
張紅霞告訴記者:“我們社區工作人員會直接去田間地頭、家庭農場選品,親自把控品質,隨后在微信群發起團購接龍。最快四個小時,居民就能吃上當天采摘的新鮮瓜果蔬菜,真正實現從田間‘菜園子’直達城區‘菜籃子’。”
東昌府區不僅農產品資源豐富,作為城區主陣地,還坐擁龐大的消費市場。如何既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又滿足群眾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東昌府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宗元介紹,2024年9月起,東昌府區試點“城來鄉往 好品進城”工作,同步開展“鄉村好品進社區”公益集市,讓藏在田野里的農產品、非遺好物與城區居民“零距離”相遇。
“真沒想到,一場公益集市就讓我的燒雞成了‘網紅’。有居民為了再吃到,竟通過支付寶投訴渠道聯系我。還有人托親戚早上六點敲門,就為買剛出鍋的燒雞捎回城里。”7月2日,東昌府區堂邑鎮白雀城熟食店店主金帥華笑著說。
金帥華經營的白雀城燒雞,是東昌府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近百年歷史,也是堂邑鎮的特色農產品。6月29日,在堂邑鎮邑路繁花聯合社工作人員的組織下,他帶著燒雞參加了古樓街道向陽社區的公益集市,帶去的40只燒雞很快被居民搶空,“有了黨委、政府搭的這個‘鄉村好品進社區’平臺,打響了燒雞的名氣,銷量也漲了不少。”金帥華說。
截至目前,東昌府區11個涉農鄉鎮(街道)已全部與城市社區結對共建,初步形成 “以城帶鄉、強村惠民”的良好格局。“我們大力推動強村聯社、共富公司規范化建設和市場化運營。全區已累計成立鎮級共富公司17家、強村聯社12家,今年新增5家。”張宗元介紹,這些組織被明確為“城來鄉往”活動的主要承接者和受益者,直接參與產品組織、品質把控和收益分配,確保集體與農民真正獲益。
以堂邑鎮邑路繁花聯合社為例,工作人員先對全鎮特色農產品摸底,編制出《堂邑鎮名優特新農產品名錄》,再主動對接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區拓展銷路,將銷售額的5%作為聯合社集體收入。“6月底一次公益集市銷售額8000元,集體收入增加400元,聯合社的‘造血’能力越來越強了。”堂邑鎮黨建辦副主任黃彤彤說。
同樣熱鬧的場景也出現在閆寺街道。6月20日傍晚,“城鄉聯建 農產閆選”主題公益大集第二期在水悅社區慈善廣場黨建綜合陣地南側開市,居民既能趕集“淘寶”、享受便民服務,還能為社區基金獻愛心。作為兼具城市社區與農村的城鄉接合部街道,閆寺街道實現了農產品“內循環”。“我們把轄區內的14個城市社區黨委與9個新村黨組織結成對子,每個月都會組織城鄉黨組織聯建活動,讓村里的好品精準對接市民需求。”閆寺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張璇說。當天,陳莊村蜂農陳永達僅兩小時就賣了近千元蜂蜜產品,他笑著說:“半個月一次的公益大集,讓蜂蜜銷量上去了,我們老兩口干勁更足了。”
東昌府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凍表示,“城來鄉往 好品進城”工作啟動以來,通過專班協同、資源整合、平臺搭建、品牌培育和產業融合,已取得階段性成效:農產品進城渠道更暢通,村集體和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市民“菜籃子”愈發豐富,城鄉互動融合不斷加深。“下一步,我們加快線上平臺推廣與線下網點布局,加大品牌宣傳,推進三產融合,持續探索黨建引領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