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最大的菜籃子——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水果市場的進口交易區里,數十輛滿載榴蓮的大車整齊地排成一列。順著市場內的大道前行,荔枝區、桃子區、山竹區整齊劃分,商戶排列整齊,運貨車來來往往,整個市場里散發著濃郁的水果香氣。
擁有3輛滿載的榴蓮車的商戶老劉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些水果快的時候一上午就能賣完,慢的時候也不會超過兩天。
和老劉一樣,水果商人們保持著“快進快出”的銷售模式。首衡調度指揮中心的數據顯示,7月2日當天,約有24.5萬箱、144萬顆榴蓮在這里售賣。
不僅是榴蓮。首衡集團總裁魏樹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每天都有4萬—6萬噸果蔬在這里進出,到了旺季,果蔬日吞吐量甚至能達到7萬噸、8萬噸。2024年,首衡高碑店市場果蔬實現年交易量1910萬噸,范圍覆蓋整個華北、東北乃至西北地區,成為保供的重要“菜籃子”。
“買全球,賣全國”
當前的首衡高碑店市場中,來自東南亞的榴蓮、山竹、火龍果、菠蘿蜜正當其時;而來自西班牙、愛爾蘭、巴西、烏拉圭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凍品,則隨著智慧冷鏈物流園到達市場內的小型冷庫中,等待批發商們將其接走販賣。
據了解,在市場,進口水果交易區的范圍占地大概相當于整個水果交易人群的30%,但是每年的交易總值卻占了整個水果交易總值的55%以上。
目前,首衡高碑店市場擁有數百家從事進口水果貿易的商戶。
不僅是果蔬區。在首衡高碑店市場中,凍品區匯集了豬肉、牛肉、海產品等眾多種類的凍品。一個亮點是,在凍品大樓中,風味各異、品類繁多的預制菜占據了一整層樓。
“來嘗嘗,川味柴把鴨,微辣口味的,味道非常不錯,涼拌豬耳朵,味道絕對好。”在預制菜區,老板熱情招呼著。
首衡集團常務副總裁伍彥表示,盡管近兩年預制菜這個話題炒得火熱,但并不需要妖魔化那些符合食品安全認證的預制菜。市場內售賣的預制菜均是經過嚴格的SC食品安全認證,安全性有保障。
“比如這個剁椒魚頭,是直接冷凍的新鮮魚頭,買回去加上自帶的調料直接上鍋蒸,蒸熟了就是味道不輸飯店的成品剁椒魚頭。這和很多人理解的預制菜不太一樣,其實相當于凍品菜。”伍彥表示。
《華夏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預制菜中不乏名貴菜品,比如海參類的、鮑魚類的,以及預制盆菜、佛跳墻類等,普通菜品也涵蓋了川粵等名菜菜系,不少試吃品類由于味道正宗獲得普遍好評。
在市場人士看來,預制菜交易大廳,意味著高碑店市場從單一農產品交易向農產品與預制菜交易轉型,由初級農產品向精加工轉型,能帶動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全面升級。
當前,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首衡集團在海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業務布局,大力發展海外集采和國際供應鏈業務,全面打通國際優質農產品的跨境貿易通道,持續完善全球生鮮供應鏈生態體系,搭建全球商貿流通體系,助力中國優質農產品出口全球市場,以及海外優質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目前,首衡國際供應鏈項目經營有上百種海外生鮮產品,鏈接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家優質供應商,“買全球,賣全國”,高質量進口食品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百姓的餐桌。
打造覆蓋全國的“菜籃子”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市場不僅只布局在高碑店。
為響應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2023年11月28日,孝感首衡城開始啟動運營,短短一年時間便集聚全國頭部商戶3000余家,與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優質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經營各類農產品品種達840種。2025年6月26日,孝感首衡城僅用一年半時間便實現累計交易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名副其實保障華中6億民生的“菜籃子”。
當前,孝感與高碑店兩大項目一南一北,南北雙核,遙相呼應,成為首衡布局全國的兩個戰略支點,它們與湖南永州孝感城、湖南常德孝感城,已經基本形成貫通南北、串聯東西的農產品流通產業生態體系,持續完善全國戰略布局,逐步構建一張全國互聯互通的現代食品商貿流通巨網,同時搭建平戰兩用的三級民生保障體系,暢通國內大循環,做好城市應急保供和農產品日常供應。
除了這兩個南北雙核心,首衡集團還陸續在湖南常德、湖南永州等核心節點城市建設農產品流通及跨境貿易港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首衡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的重要支點,曹妃甸碼頭項目于今年4月28日剛剛建成,預計今年三季度正式開航,目前試航階段,該市場吞吐量穩步提升,從20.5萬已經提升到31萬噸。按照預測,正式通航后,屆時進口的果蔬、凍品等大宗產品與碼頭配套的物流園區強強聯合,將為首衡高碑店項目注入發展新動能,更好地滿足京津冀區域消費者的需求。
未來,首衡集團還計劃繼續完善全國布局,逐步構建一張互聯互通的現代食品商貿流通巨網,持續做好城市應急保供和農產品日常供應,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